2011年12月20日 星期二

國內專題探究之計劃書

A: 學生姓名
1.傅美琳 (組長)

2.黎凱琪
3.林鴻森
4
.林嘉豪
5.賴尚泓

B: 題目:
廣州東莞經濟科技面面觀


C: 上述題目與哪個探究範圍有關?(可選擇多項)

全球化

傳媒

現代中國

教育 

能源科技與環境

資訊及通訊科技
D: 背景資料、相關概念和知識:我們知道國內的發展越來越好,高科技也越來越先進,在沒到國內探索的時前,我們已知道有幾個較有名的科技的研究的地方,在廣州東莞的經濟轉型後,變得更好。




E: 探究目的我們探索這次的專題,是因為現時國內的各方面的發展越來越好,科技也越來越先進,較以前的發展繁華了許多,所以希望在這次的國內專題探索可以深入去了解國家的高新科技產業的發展及其如何促進經濟發展及環保保護,並應用在現實生活中。


F: 焦點問題:科技發展還有沒有更特出的科技?

                           科技發展為何會有這麼好的成績?


G: 假設(如有): 沒有
 

H: 暫定探究進程和初步定出之探究計劃:
   (應包括或已曾考慮到可能的須探究角度和研究對象;並須列出初步擬訂的資料搜集和分析方法、計劃進程和預期面對的困難和限制)

1.探究角度:



   客觀角度
   不以自觀

2.資料搜集方法:
    二手資料:網絡上的搜尋
    一手資料:實地探索
                        拍有關的照片
                        訪問一些有關的資料

3.分析方法:
   不同看法的各分一類
    照片一類分分開另一類

 4.計劃進程:
    24/11   前期擬題活動
    25/11   分工搜索有關資料
    20/12   設定計劃書
    16/2     實地考察
    17/2     實地考察第二天
    18/2     回來分析所得的資料
    20/2     把所有資料總結
   
        
5.預期面對的困難和限制: 可能不能夠訪問到有關的資料,
                                              和可能有一些地方不能參觀作參考之用

6.分工:  傅美琳:整理資料﹑拍攝﹑綜合資料﹑分析
              黎凱琪:拍攝﹑記錄﹑整理資料
              林鴻森:拍攝﹑資料搜尋﹑整理資料
              林嘉豪:分析﹑把照片分類

              賴尚泓:搜尋有關資料﹑記錄


I: 探究的重要性及其意義:可以實地考察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經驗,也會令我們更加認識到國內是如何可以發展這麼好


J:參考資料:
 
  網上的資料 可以搜尋有關國內考察的資料,令我們更了解其考察的意義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574544.htm#6
    中國松山湖 
   www.ssl.gov.cn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http://www.giec.cas.cn/gkjj/jgjj/
   wiki   
   http://wiki.mbalib.com/
   
  
   在實地拍攝有開的照片

2011年12月8日 星期四

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的架構及運作模式


廣州能源研究所圍繞國家能源戰略需求,面向國際能源科學前沿,開展具有全局性和戰略性的

研究,研究制約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的瓶頸,開展相關領域的共性技術研究和原型產品研

發,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通過技術集成創新應用示範,探索我國能源結構多元

化和環境友好的可持續發展理論和模式,為我國後續能源利用提供

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撐。


 
 
廣州能源研究所以需求導向目標,以目標牽引方向,以方向提煉科
 
學與技術問題,按照“上游和下游相結合、長期和短期相​​結合、面發
 
展和點發展相結合、傳統學科和新發展學科相結合,
 
有所不為有所為”的基本原則,從現有研究基礎和發展潛力出發,以優勢學科帶動相關學科,
 
優化科研佈局。目前,學科領域定位為: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節能與環境工程、能源戰略,
 
設有六個研究中心:能源戰略研究中心、生物質能研究中心、天然氣水合物研究中心、非碳能
 
源研究中心、應用基礎研究中心和技術集成工程中心。



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的成果

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建所以來,已取得重要科研成果百餘項,其中有70多項成果獲國

家、省部級獎勵,獲國家專利80多項。自實施知識創新工程以來,每年發表近20餘篇SCI和EI

論文。在國際合作方面已與日、美、歐盟、埃及、德國、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良好

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國內已與廣東、湖南、北京、江蘇等地開展院地合作,大力推廣應用

生物質氣化發電、地熱熱泵新技術、太陽能光熱利用技術及城市垃圾處理系統等,並形成產業

化。近幾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國家專利優秀獎1項,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項,取得

了突出的科研成果。  
  


遵循將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原則。能源所立足於自身的科技與人才優勢,注重資源整合,

建立國內外的戰略合作關係,致力於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努力探索新形勢下產學研合作的新途

徑。自1978年以來,能源所的技術已經覆蓋廣東、廣西等20多個省市自治區以及泰國、老

撾、羅馬尼亞等國家。



 

到目前為止,以能源所的技術為依託與地方或者企業建立的工程中心主要有5家:分別是中科

院常州中心能源環保分中心;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理工程中心;生物液體燃料工程中心;分佈式

電力技術集成工程中心;青島節能工程技術研發中心。這些工程中心的建立有力地增強了能源

所的影響力,同時加強了能源所與企業的聯繫,更加方便快捷地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與諮詢。





資料來源: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http://www.giec.cas.cn/kycg/cgjs/200907/t20090716_2088502.html